山东潍坊昌乐县依托独特的古火山资源,创新提出“火山农业”概念,将地质遗产与现代农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以下是其经验做法的深度解析:
资源禀赋:火山地质的天然优势
昌乐境内拥有距今1800万年的古火山群,火山土壤富含硒、锌、钙等微量元素,且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高。当地通过科学检测确认了火山土壤对提升农产品品质的作用,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自然基础。
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特色种植升级
重点培育火山杂粮(小米、绿豆)、火山瓜果(西瓜、苹果)及火山蔬菜三大品类,其中"昌乐西瓜"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糖度普遍高出普通西瓜3度。
推广"火山石+有机肥"的基质栽培技术,建成火山农业示范基地12处,亩均收益提高30%以上。
产业链延伸
发展火山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火山富硒面粉、火山岩矿泉水等衍生产品,其中一家龙头企业年加工火山小米达5000吨,产品溢价率达40%。
建成火山农业博物馆和研学基地,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形成"农业+文旅+教育"的多元收益模式。
品牌矩阵构建
注册"火山农八鲜"区域公用品牌,整合8类核心农产品,实行统一标准、包装和溯源体系。
举办火山农业博览会,通过直播带货等新渠道,2022年品牌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
科技赋能与联农机制
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火山农业研究院,研发抗逆性强的新品种5个,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覆盖3万亩。
创新"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全县178家火山农业经营主体带动6万户农民增收,户均年增收8000元。
可持续生态发展
实施火山生态修复工程,对火山口周边5万亩耕地实施轮作休耕,发展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实现土壤改良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经验启示
昌乐案例表明,乡村产业振兴需深度挖掘地域特色资源,通过"地质+农业+科技+品牌"的融合创新,将自然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成功关键在于:科学验证资源价值、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最终实现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种模式为同类资源型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