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坝‘动刀’,畅通珠江绿脉”是指南方电网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改造工程。2025年5月20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正式启动生态流量泄放,标志着中国百万千瓦级引水式水电站的首次生态放流改造圆满完成。相关介绍如下:改造背景: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位于南盘江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贵州省安龙县交界处,是珠江水系主河道上的引水式水电站,也是中国西电东送南路工程的首个电源点。由于该水电站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受历史条件限制,原设计没有设置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导致大坝下游河段出现了减脱水现象,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改造措施: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采用“大坝生态穿孔”的方式进行改造,在大坝上直接增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工程主要通过四步完成:首先在库区靠近左岸处修筑高15米、堰顶平均宽度6米的土石围堰;然后在围堰中轴线区域每隔2米设置帷幕灌浆孔,灌入超710吨的水泥和163吨水玻璃,修筑“隔水坝”;接着在水库水位以下约14米处开凿直径3.4米、长约17米的深孔穿过大坝,铺埋直径2.2米、总长度约70米的钢管水道并修筑阀室,安装可精准控制流量的锥形阀以及具备远程指令功能的控制阀系统;最后在具备通水条件后将围堰拆除。改造效果:通过生态泄放管,电站每年将给下游泄放不低于5.3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38个西湖的水量。这不仅解决了电站下游河段的减脱水问题,还为河段鱼类等生物筑造了栖息家园,守护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的水源与基因交流通道,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