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大学开启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以实践成果取代传统论文作为硕士学位授予依据。相关介绍如下:改革核心:将学位授予标准与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产业关键瓶颈的实践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学生需直面工程一线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方案或产品来获取学位,而非局限于传统的论文形式。培养体系: 双导师驱动:高校导师负责奠定学生理论根基,企业导师则为实践项目注入产业基因,确保课题源于实际需求、指向实际应用。 三位一体模式:把“真实课题-企业导师-实践基地”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能力。鉴定方式: 鉴定团队权威多元:鉴定专家组由中航工业、中电科等行业龙头技术领袖与天大、南开等名校学者组成,确保成果的严谨性与产业适配性。 流程规范严谨:鉴定全程录音录像,档案完整留存,为全国专业学位评价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范例。 成果形式多元:包括方案设计、产品研发、案例分析、技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打破了唯论文的单一评价模式。 价值导向鲜明:聚焦“社会效益”与“转化潜力”,强调工程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使命。2025年5月,天津大学举办了10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实践成果鉴定会,首批来自精仪学院、环境学院等学院的10名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成为该校首批以此种方式获得学位的研究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