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7月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具体情况如下:发现地点与深度:该生命群落位于水深9533米的海底,处于西北太平洋的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区域,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深海底生命群落存在之处。群落组成与生存方式:这些生命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它们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沿着断层上涌的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通过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研究意义: 挑战传统观点:这一发现直接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表明深渊海底之下还存在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的深部生物圈。 拓展对深海碳循环的认识:通过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环境中的甲烷由沉积层深处微生物活动产生,这一过程可能封存了大量从上层海洋沉降的有机碳,以天然气水合物等形式在深渊海底形成规模巨大的甲烷储库,为理解深海碳循环的复杂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揭示生命适应机制:此次发现不仅发现了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后续研究还有可能揭示全新的代谢途径和极端压力适应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推测全球分布:科学家们推测,这一现象不是个例,在全球深渊海沟可能存在一条“化能生命长廊”,这将极大拓展对全球深海生态系统的认知。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发起和主导,旨在利用先进的深潜技术揭开地球深渊奥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