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国宾揭开癌症早发现的疮疤”指的是爱康国宾因“患癌女律师质疑误检漏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癌症早发现相关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暴露了体检行业在癌症早筛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具体情况如下:事件起因: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从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她认为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问题,并质疑其体检是“假体检”。爱康国宾回应:7月30日,爱康国宾召开媒体发布会回应此事。爱康国宾称根据医院病例报告,张女士是早期肾癌而非晚期。其还表示张女士体检为基础套餐,2023年体检结果显示有肾错构瘤可能,已建议做CT以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病变,即提示了癌症可能性,认为不存在漏诊或误诊情况。不过,爱康集团创始人张黎刚在发布会上称“别指望几百块钱什么病都查出来”,该言论被骂上热搜。事件背后反映的问题: 癌症早筛技术存在局限性: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例,其早期症状不明显,筛查肾癌常用的超声检查,对3厘米以下的肿瘤检出率只有60%左右,且难以区分恶性肾癌与良性错构瘤。近年来兴起的DNA甲基化检测等新技术,也存在假阴、假阳性问题。这表明即使体检机构操作规范,受技术所限,也难以保证能查出所有早期癌症。 体检行业存在乱象: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曾揭露过行业黑幕,如有些体检公司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抽血不检验就扔掉直接出结果等。此外,民营机构还存在设备老化、报告失真,用本不适合体检的PET/CT做宣传,以及执业医师短缺、超声人才不足等问题。在行业竞争激烈、评价标准缺乏的情况下,部分体检机构为压缩成本,可能会导致设备超限服役等情况,影响体检质量。 过度体检问题突出:根据《常见恶性肿瘤联合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40岁以前人群中,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比例高达99%,肺癌的过度诊断也可达到67%。过度体检不仅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加剧大众焦虑。此次事件让公众意识到,体检在癌症早发现方面虽有重要作用,但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也促使整个体检行业重新审视自我,思考如何提升癌症早筛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