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至今仍未走出亏损泥潭,这主要是由其高营销成本、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渠道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根据蓝月亮集团披露的2025年中期报告,公司上半年营收30.4亿港元,同比小幅下滑3%;净亏损4.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收窄34.4%,亏损压力有所缓解,但仍未实现扭亏。蓝月亮亏损的核心原因之一是此前的“高营销成本”遗留影响仍在持续。2020年至2024年,蓝月亮营销费用持续增加,其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0年的20.2亿港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50.5亿港元,占营收比例同步从28.8%飙升至59%,四年间翻倍。2024年,蓝月亮为争夺市场份额,频繁与头部抖音达人合作大场促销,通过“高额补贴+高佣金”的模式拉动销量,导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例如2024年广东夫妇6月底的直播专场,虽销售额可观,但该场直播付费流量占比远高于同行,成本高企。此外,洗衣液行业技术同质化严重,蓝月亮营销投入重金,但研发投入未见大规模增加,导致产品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在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品牌以及立白、纳爱斯等本土品牌的双重竞争下,公司只能通过价格战与营销战维持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同时,市场中白牌产品凭借低价策略抢占市场,新兴品牌不断涌入,新品类持续分流消费者,蓝月亮核心品类同比下滑,经营难度不断加大。一直以来,蓝月亮对线上渠道依赖度较高,2024年线上收入占总营收比重高达59.7%,这使其承受了高昂的流量成本。2025年上半年,公司虽调整策略,降低线上依赖,强化线下渠道,线下分销商收入增长15%,但线上收入仍同比下降8.9%至20.7亿港元,与费用控制策略形成呼应,整体业绩依旧没能摆脱低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