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个月7家房企销售额突破千亿元,保利、绿城、中海领跑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千亿阵营企业数量虽未减少,但行业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16.3%。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5年1-10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8967.1亿元,同比下降16.3%。
受去年高基数影响,降幅较1-9月扩大4.1个百分点。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千亿销售额以上阵营企业保持7家,与去年同期持平。
保利发展以2227亿元的销售额稳居榜首,绿城中国和中海地产分别以2011亿元和1891亿元紧随其后。
01 行业透视:百强房企销售表现
2025年1-10月,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TOP100房企销售总额达28967.1亿元,但同比下降16.3%,降幅较前9个月扩大4.1个百分点。
10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环比增长3.7%,绿地控股、兴耀房产集团、中建智地等房企表现较为强劲。
从操盘金额来看,克而瑞数据显示,10月百强房企实现操盘金额2530亿元,环比微增0.1%,但同比大幅下降41.9%。
1-10月累计操盘金额25766.6亿元,同比减少16%。
对于累计降幅扩大的原因,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主要是受上年高基数影响。
去年“9.26”新政后,在“一揽子”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市场预期及购房者信心有所恢复,去年10月核心城市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
02 阵营分析:千亿房企稳中有变
2025年1-10月,房企各阵营分布出现明显变化。
千亿以上阵营企业7家,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销售额均值为1656.8亿元。
保利发展和绿城中国成为仅有的两家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的企业,分别为2227亿元和2011亿元。
中海地产以1891亿元位列第三,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万科、建发房产分列第四至第七位。
第二阵营(500-1000亿)企业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销售额均值732.9亿元。
第三阵营(300-500亿)企业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第四阵营(100-300亿)企业4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6家。
从各梯队房企销售额均值来看,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430.9亿元,较上年下降15.0%。
TOP11-30、TOP31-50、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分别下降17.8%、16.6%和17.6%。
03 市场表现:城市分化加剧
10月,房地产市场城市分化态势愈加明显。
据克而瑞监测,10月新房市场供应“腰斩”,绝对量为年内次低,仅高于2025年2月。
新房成交环比微增1%,但同比下降36%。
前10月30个监测城市累计成交9825万平方米,累计同比跌幅由上月2%增至7%。
一线城市中,北京表现相对积极,成交量环比增长19%,但同比仍下降19%。
上海、深圳同比降幅均超40%,显示市场购买力尤其是高端改善需求的观望情绪依然浓厚。
广州10月单月成交61万平方米,环比增6%,但同比降46%。
二线城市中,成都单月成交规模达80万平方米,遥遥领先。
青岛单月成交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同比逆势增长30%,前10月累计同比正增长6%。
然而,南京、长沙、厦门、佛山、常州、徐州等城市成交同比几乎“腰斩”,仍处深度调整期。
04 政策环境:供需两端齐发力
10月,多地在供给端针对“好房子”建设落地优化政策。
成都发文对建筑设计规划、计容规则等进行规范;深圳发文稳妥推进《住宅项目规范》实施。
广州、昆明、海口等地发布了“好房子”技术规范。
在需求端,多地优化了公积金贷款政策。合肥、南京、成都、广西等地从提高贷款额度、优化“商转公”、优化灵活就业缴存等方向入手。
从市场表现来看,在核心城市优质项目入市及房企促销力度继续加大下,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环比小幅回升。
05 前景展望:市场仍待政策发力
短期来看,随着年末房企进入业绩冲刺阶段,重点城市供应或有所改善,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当前渐进式政策放松难以打破当前房地产市场负向循环。
“需要中央多措并举、系统发力,推动市场止跌回稳。”刘水表示。
克而瑞预判,11月新房成交绝对量延续低位波动,基于去年11月基数较高,成交单月同比降幅和累计同比降幅仍将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城市间、项目间分化还将持续加剧。
京沪深杭蓉等核心一二线城市短期内市场热度转降,下行压力依旧较大。
武汉、南京、苏州、合肥等延续弱复苏走势,购房信心逐步修复。
房企在最后两个月的业绩冲刺或将带动部分城市销售量回升,但整体市场信心的恢复仍需时日。
行业调整期,拥有稳健财务基础和精准产品定位的房企,才能在这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正如成都东城金茂晓棠的13开13罄,以及上海保利天奕整盘95%的去化率所证明的:唯有“好房子”才能穿越周期,赢得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