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季校园常见传染病如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水痘等,以下分别介绍它们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诺如病毒感染
 疾病特点
 传染性强: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口腔而感染。
 发病急:通常感染后12 48小时就会出现症状。
 症状多样: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儿童患者以呕吐症状较为常见,成人则更多表现为腹泻。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仔细洗手,至少洗20秒。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如未彻底清洗的水果、生的蔬菜沙拉、未煮熟的海产品等。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要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椅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排泄物,处理时要戴上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处理后要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手足口病
 疾病特点
 易感人群: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多:可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间接传播。
 症状明显:多数患儿先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以上,随后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会变为溃疡,患儿常因口腔疼痛而拒食。
 预防措施
 日常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定期给儿童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引起感染。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游乐场等。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做好晨午检工作,发现疑似患儿要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彻底消毒。
 
 水痘
 疾病特点
 高传染性: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患者从出疹前1 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
 典型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然后逐渐蔓延至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呈椭圆形,疱壁薄,易破溃,周围有红晕。皮疹往往分批出现,在同一部位可同时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这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
 可引发并发症:儿童患水痘后,一般症状相对较轻,但如果患儿免疫力低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儿童满12月龄后即可接种第一剂水痘疫苗,满4岁后接种第二剂。
 隔离患者:学校一旦发现水痘患者,应立即隔离,隔离期一般为从发病开始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环境卫生与个人防护
 保持室内清洁,经常通风换气。
 健康儿童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接触患者后要及时洗手。在水痘流行期间,可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椅、地面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