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友”)来说,选择合适的鞋子至关重要,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不当的鞋子容易引发足部损伤甚至严重并发症。以下是“糖友”穿鞋需牢记的三点安全标准,以及相关细节说明: 一、鞋型要合脚,避免挤压与摩擦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可能存在变形(如拇外翻、爪形趾)或感觉迟钝,鞋子过紧、过松或版型不合适都可能造成摩擦、挤压,进而引发水疱、溃疡等问题。 具体要求:鞋头要宽松圆润,避免尖头设计,给脚趾足够的活动空间;鞋跟高度以1-2厘米为宜,且要稳固,避免过高或过软导致足部受力不均;鞋子的宽度和长度要与脚型匹配,最好在下午或傍晚试鞋(此时脚略肿胀,更接近日常真实状态),试穿时需穿上平时常穿的袜子,确保脚趾在鞋内可自然伸展, heel处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二、材质要透气、柔软、有支撑性材质的选择直接影响足部的舒适度和健康,不合适的材质可能导致足部潮湿、磨损或缺乏支撑,增加受伤风险。 具体要求:鞋面优先选择透气的天然材质(如棉布、软牛皮),避免塑料等不透气材质,以防足部出汗过多引发感染;鞋底要柔软有弹性,能缓冲行走时的冲击力,同时要有一定的硬度提供支撑,避免鞋底过软导致足部疲劳或扭伤;鞋垫最好是可拆卸、透气且有一定吸湿性的,便于定期清洗和更换,若足部有畸形(如足弓塌陷),可定制矫形鞋垫提供额外支撑。 三、鞋内要平整光滑,无异物与凸起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可能减退,鞋内的异物、线头、凸起等容易造成隐形摩擦或压迫,但患者可能无法及时察觉,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足部损伤。 具体要求:购买鞋子后,需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多余的线头、标签、凸起的接缝或硬物,若有需及时处理(如剪掉线头、磨平凸起);避免穿有内增高、复杂装饰或鞋内结构不规则的鞋子,确保鞋内整体平整光滑;每次穿鞋前,养成“倒鞋”的习惯,检查鞋内是否有小石子、沙粒等异物,防止穿鞋时硌伤足部。 额外注意事项- 新鞋初次穿着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先每天穿1-2小时,逐渐增加时长,观察足部是否有不适或压痕。 - 定期检查鞋子的磨损情况,若鞋底磨损严重、鞋面变形或出现破损,需及时更换,避免影响足部健康。 - 若足部已有溃疡、鸡眼、胼胝等问题,需在医生或足病师的指导下选择特制的保护鞋或矫形鞋。 遵循以上标准,能最大程度减少鞋子对糖尿病患者足部的伤害,降低足部并发症的风险。日常还需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一旦发现异常(如红肿、破损),应及时就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