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9月30日发布消息称,2025年南极海冰范围冬季峰值为1781万平方公里,仅略高于2023年和2024年,是1979年有卫星观测数据以来的第三低,这一现象充分凸显了气候变化对南极地区产生的显著影响。以下是关于该事件的详细介绍: 近年南极海冰冬季峰值情况2023年:创下历史最低纪录,南极海冰范围冬季峰值仅为1696万平方公里,远远低于长期以来的平均水平,这一数据在当时就打破了此前的历史低值,让科学界对南极海冰的变化趋势产生高度关注。2024年:冬季峰值为1716万平方公里,虽比2023年略高,但仍处于历史极低水平,成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2025年:于9月17日达到冬季峰值,面积为1781万平方公里。尽管相比前两年有所回升,但依旧远低于往年正常水平,成为第三低的年份。 南极海冰范围变化趋势自1979年有卫星观测数据以来,南极海冰范围在数十年间长期保持稳定,甚至还有所扩大。但2016年8月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多数年份南极海冰范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23 - 2025年这三年,连续出现历史极低的冬季峰值,打破了之前的变化规律,表明南极海冰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变化阶段。 可能的原因一些研究认为,南极海冰范围下降的趋势与接近海洋表面的海水变暖有关。全球人为温室效应产生的热量中90%被海洋吸收,海水温度升高会抑制海冰的形成和扩张。同时,海冰减少会导致南极洲反射阳光的能力减弱,使得更多的太阳热量被海洋吸收,进而助推变暖趋势,形成恶性循环。 带来的影响生态方面:海冰融化导致许多依赖海冰生存的南极物种丧失栖息地,比如帝企鹅,它们的繁殖、觅食等活动都与海冰密切相关,海冰的持续减少正迫使它们努力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气候与洋流方面:南极海冰的变化会影响全球气候系统,海冰减少可能引发洋流紊乱,像环绕南极的“南极翻转环流”系统速度减缓,该系统在全球气候调节中扮演核心角色,负责输送热量、碳、营养物质和氧气,其变化会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还可能威胁全球海洋吸碳能力,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海平面方面:虽然漂浮的海冰融化对海平面影响不大,但南极冰盖及其连接的冰架位于陆地或受陆地支撑,海冰范围的变化可能会间接影响冰盖和冰架的稳定性,它们的消融会直接推动海平面上升。研究指出,一旦全球变暖突破某个阈值,将导致部分冰盖不可逆地消融,进而造成海平面上升至少3米,而西南极冰盖的冰量若完全融化,足以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超过5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