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具体如下:生态保护修复: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1年开始,甘肃投资逾50亿元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截至目前,玛曲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98.4%,可治理草原湿地全部治理完毕,黄河玛曲出境流量达到173亿立方米,较10年前提高近五成。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甘肃黄河流域涉及全省9个市州,2019年水土流失面积达4.71万平方公里。甘肃探索出独特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如“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2019年以来,黄河流域全口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超2万平方公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甘肃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25条具体措施。2019年以来,黄河流域共完成4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占流域内县区总数的75%。2023年,全省用水总量115.8亿立方米,连续多年控制在120.9亿立方米以内,其中黄河流域用水总量36.54亿立方米,控制在用水指标范围内。 推进重点领域深度节水控水:各地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如引洮供水工程多措并举推进精准调度,整体水损控制在7%以内;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数字智慧滴灌系统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入沟”;白银市白银区甘肃东方钛业工业用水实现3次循环,生产1吨钛白粉的原水用水量由60吨减至24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借“东数西算”的东风,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已突破6.6万PFlops,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提供算力服务。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以产业绿色转型为突破口,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全省黄河流域9市州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2019年的12.4%提高到目前的16.2%。强化政策法规保障: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颁布《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等省级制度法规,织密贯彻落实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促进文化赋能发展:甘肃以水利工程为依托,采取“工程+文化”等形式,融合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推动水文化多元化发展。全省共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28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1处,创建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还建成了刘家峡黄河文化博物馆、景电博物馆等一批水文化研究展示场馆。
|
|